新趨勢、新理念
01制造業的三大變革新趨勢
- 制造業組織結構變革大趨勢:供應鏈高效協同
供應鏈變革:傳統制造業供應鏈重點在于網鏈的連接,供應鏈是以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做為紐帶,互相連接起來的功能性網鏈結構;目前供應鏈正在進入大變革時代,在智慧物流與智能制造的支撐下,現代制造業供應鏈的變革方向是供應鏈、產業鏈、物流鏈融合和一體化,重點在于高效協同。
圖1:三流合一的功能性網鏈結構
基于制造業供應鏈創新與變革趨勢,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文件,重新定義了供應鏈,指出: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
供應鏈新特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目前供應鏈一是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二是智慧物流高效融入了供應鏈,是供應鏈組織形態高效協同的基礎;三是呈現出了產業鏈供應鏈全面融合的新趨勢。
2、制造業的技術變革大趨勢:智能制造與工業4.0
技術變革主線:目前,全球制造業技術變革主線是智能化變革,中國智能制造2025的技術路徑是中國科學家提出的新一代智能制造理論,該理論是中國工程院重大課題,近百名院士參與討論與課題調研,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周濟院士親自發布,提出了中國智能制造的發展路徑:數字化制造--數字化+網絡化制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一代智能制造)。
德國制造業智能化變革路徑是工業4.0,其基礎理論是CPS(信息物理系統)。美國制造業智能化變革路徑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世界各工業大國都基于自身國情提出了自己的制造業技術變革新理論。
3、制造業流程變革大趨勢:交付與服務成為核心
變革路徑:制造業傳統流程以生產制造為核心,以采購與銷售為兩個基本點;現在的制造業,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智慧物流、數字新商貿的高速發展,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出現全面融合,生產制造與消費者短鏈直連,讓制造業從過去以生產制造為核心向以產品交付為核心轉變,產品交付前為前市場,交付后為后市場,前市場與后市場全鏈一體化形成產品全壽命周期。
變革特征:制造業服務化成為新趨勢,“務聯網”(服務互聯網)推動后市場創新,按需定產與柔性制造成為新趨勢;智慧物流成為制造業重要支撐,物流服務能力成為底盤支撐。
02智能制造與智慧物流的發展路徑分析
信息化:能夠減少不確定性的一切要素都是信息,將這些要素符號化、數據化,便于傳播溝通即為信息化。其中最主要的是通過數據化實現,往往靠人完成,如人工錄入數據,人工傳遞信息等等;
數字化:數字化與信息化的重要區別:數據源頭非人工負責,二是自動化采集;最主要的數據采集手段就是利用物聯網感知技術,實現感知(采集)-呈現-分析同時完成。這就是數字化的本質,也因此產生了大數據。
大數據:數字化帶來海量數據,對海量數據存儲、運算與處理的技術就是大數據。大數據的計算、分析和運用都不是智能化,還是數字化,因為最后的依賴數據分析結果做出決策的還是人,至少大部分場景下還是人,而不是機器。
智能化: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區別在于最終決策誰來做?能夠實現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準執行的閉環,機器做決策并執行,才實現了智能化。
數智化:是指通過數字化實現智能化。即數字智能化、智能數字化、數智融合最后實現智慧化;
智慧化:制造大系統具有智能“涌現性”,既有“智”的能力,也有“慧”的能力,可以實現自我學習與智能提升。
03現代制造業物流創新發展的五大新理念
- 單元化物流
單元化是物流數字化起點:要實現數字化,首先要單元化,數據感知首先是對單元貨物的感知,單元貨物編碼相當于數字世界身份證。
單元標準化是提升物流效率起點:紛繁復雜的“物”整合成標準規范的單元,可以實現高效率的分、合、搬、運、存,實現倉儲、搬運、裝卸、堆碼、運輸便捷與高效率。
單元化物流推動制造業物流創新:將物流系統中的物品由發貨地整合為規格化、標準化的貨物單元,并且保持貨物最基本單元的狀態一直送達最終受貨點,貨物單元是物流各個環節的作業單元,這樣的物流就是單元化物流。物流基礎單元可以是集裝單元,也可以是包裝單元。單元化物流貫穿供應鏈全過程,發展路徑是標準化。集裝箱改變了世界,托盤讓物流現代化,單元化物流推動智慧物流創新等。
2、物流先行理念:為物流設計(DFL)
制造業先行物流理念: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先行物流理念是推動制造業物流創新發展的新理念。其中讓物流前置,從產品設計開始,讓智慧物流融入產業鏈與供應鏈,可提升全鏈路物流效率,這就是物流先行理念的體現。為物流設計DFL創新理念,要求生產流程規劃從線邊物流運籌優化開始,以物流優化為宗旨設計生產制造流程,這也是工業設施系統規劃Richard Muther的物流先行思想。老先生1982年來中國播下物流種子,最早把物流引入中國;從設計開始,智慧物流融入產業鏈與供應鏈,全鏈路實現物流友好,可從源頭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什么是DFL:DFL(Design For Logistics)為物流設計指的是將物流起點前置,從產品設計開始就考慮產品在制造、銷售、倉儲、配送、組裝、加工等過程中對物流友好,提前考慮到讓產品的規格尺寸與產品的包裝便于運輸、存儲、配送、裝卸、搬運、堆碼和信息感知或數據采集,從而推動物流全鏈路成本降低,提高供應鏈系統競爭力。
智慧供應鏈需要DFL:供應鏈與物流,貫穿原材料供應、生產制造、產品銷售、倉儲運輸、物流配送、直至到消費者手中全部過程,對應著采購物流、線邊物流、銷售物流、商貿物流、電商物流、快遞快運等流程,如果產品設計的奇形怪狀,產品包裝不標準規范,不僅物流數字化不好實現,在物流過程中物流堆碼、裝卸、組合、搬運、配送都會帶來巨大困難,會帶來物流效率低下和成本高企。所以數智化供應鏈創新,需要DFL理念,從產品設計開始就為物流而設計!
DFL核心要素:核心思想是標準化,體現在產品尺寸規格設計、組合安裝設計、單元化包裝設計等方面,重點體現在單元化包裝設計、產品模塊化組合設計方面,目的是實現產品堆碼存放與運輸包裝整齊劃一和標準規范,從而極大提升物流作業效率與信息化水平。
共享物流新理念
智慧物流時代物流資源具有網絡化、標準化、信息化體征,為協調共享打下了基礎。推進共享物流可以為制造業物流帶來很多顛覆性創新,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實現節能減排,創造綠色物流新模式。關于共享物流定義,我認為:共享物流就是指通過共享物流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從而提高物流資源使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動物流系統變革的物流模式。共享物流的本質是共享物流資源,可以共享的物流資源主要有:物流信息資源、技術與產品資源、搬運設備資源、倉儲設施資源、貨物運輸資源、終端配送資源、物流人力資源等等。共享方式有:租賃、交換、共享、回收、循環使用等等;共享物流創新模式很多,具體如下:
融合創新思維全產業鏈配套:產業鏈集聚是中國制造業的優勢,全產業鏈就地配套,制造業兩頭在外變成只有產品銷售一頭在外,可極大地縮短供應鏈,降低物流成本,自然也帶來智慧物流創新與變革;
全流程融合:從產品設計開始,大力推進DFL(為物流設計)理念,讓產品形狀、尺寸規格、產品包裝對物流友好;大力推進先行物流,以提升物料搬運效率為目標改造優化線邊物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提升供應鏈韌性,都是制造業智慧物流融合創新的發展路徑。
全渠道融合:制造業產品銷售由傳統批發為主向批發、平臺電商、企業直銷電商等全渠道變革,自然帶來物流全渠道智慧變革,企業物流中心也要適應全渠道變革。
物流外包與融合:物流外包融入生產流程,推進供應商管理庫存,推進JIT準時配送,推進制造業與快遞業融合,借鑒電商智慧物流成果推進制造業物流變革等。
5、軟件定義物流互聯網的核心價值是連接,通過連接來傳達軟件指令;機器人與自動化核心價值是執行,而硬件執行需要智慧的指令;大數據的本質是資源,但需要軟件的分析才能形成科學決策;云計算只是軟件的計算模式。只有軟件才是實現互聯網核心價值的重要使能技術。智慧物流創新越來越以軟件為基礎。智慧物流大腦建立在軟件基礎之上,智慧物流信息網絡建立在軟件之上,智慧物流技術裝備越來越軟硬一體,越來越柔性化,智慧物流創新發展呈現軟件定義物流大趨勢。軟件定義的本質:硬件資源虛擬化,管理控制可編程軟件定義物流指的是通過單元化和數字化實現實體貨物資源虛擬化;通過作業單元模塊化和數字化實現技術裝備資源虛擬化,進一步實現軟件對虛擬化的硬件資源進行更開放、靈活、智能的管理與調度,實現軟件定義物流。 軟件定義物流是制造業物流柔性化、自動化、智慧化發展的基礎
煙臺錦華物流
? 版權所有:煙臺錦華物流有限公司 魯ICP備18039636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煙臺